3月18日,Supercell以“邀请制+不删档付费”的形式在全球推出新作《mo.co》。这款游戏最初被误认为对标《怪物猎人》的PVE共斗玩法,但实际体验后,其核心更接近“刷子类MMORPG”——玩家在多人同屏的混乱场景中重复刷怪,颇有《魔兽世界》CTM版本后团本的既视感。
Supercell团队与暴雪渊源颇深,CEO埃卡·潘纳宁曾多次提及团队对《魔兽世界》的推崇,而《mo.co》作为公司首款接近MMORPG形态的产品,能通过内部“砍项目”的严苛筛选,或许正因契合了团队的长期愿景。不过,游戏的实际表现却引发了两极评价:支持者赞赏其无强度付费与刷子玩法的创新尝试,而批评者则认为玩法重复、缺乏深度,甚至质疑Supercell的创造力。
简化过度的“刷子”困境
刷子游戏的核心乐趣通常来自三点:随机掉宝的赌徒心理、即时成长反馈、装备搭配的Build深度。但《mo.co》在这三方面均显乏力:
掉宝随机性不足:怪物仅掉落固定资源(经验、混沌核心、混沌碎片),缺乏多样性与视觉冲击;
成长线性化:装备解锁顺序固定,玩家难以追求个性化配置;
Build存在感弱:装备属性提升不明显,PVE中团队人数而非个人操作决定胜负,PVP则因社交功能缺失难以实现战术配合。
尽管游戏为不同玩家设计了“可肝可休闲”的进度系统(如每日经验上限、任务累积等),但同质化的刷怪流程与低操作上限,让长期体验显得枯燥。
理想化付费模式的隐忧
《mo.co》坚持“无强度付费”,所有付费内容仅为外观,且定价亲民(顶级皮肤套装约40美元)。然而,这种模式面临两大挑战:
外观展示场景有限:俯视角战斗与轻度社交削弱了皮肤的炫耀价值;
营收压力:游戏畅销榜表现低迷,全球仅28个地区进入前200名。相较之下,Supercell其他游戏虽强调公平性,却通过强度付费获得稳定收入,而《mo.co》在PVE共斗本可兼容“氪金加速”的背景下,选择彻底放弃这一路径,商业前景存疑。
邀请制的尴尬与调整
Supercell此次采用“邀请制”发行,旨在通过稀缺感激发玩家兴趣。初期虽闯入48个地区免费榜TOP10.但次日即大幅下滑。官方随后放宽限制(如追加邀请次数、Discord发放不限量码),暴露了该模式对泛用户吸引力不足的问题。
这一调整也反映了Supercell的务实转变:从《爆裂小队》跳过软发布,到《mo.co》的“预上线”,公司正尝试以更灵活的方式测试市场反馈,而非执着于“一击必中”的爆款逻辑。
Supercell的转型阵痛期
2024年,《荒野乱斗》的复苏帮助Supercell实现全线游戏收入增长,但随后数据回落与新品争议表明,公司仍需应对创新与市场接纳的平衡问题。《mo.co》的成败或许不在于短期数据,而在于Supercell能否通过持续迭代,将刷子玩法与自身擅长的轻度社交结合,找到新的突破口。
无论如何,这家以“永恒游戏”为目标的公司,正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摸索前行。